不要默默耕耘,不问收获
前言–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众所周知,现代政客们的公开演讲稿少有亲自纂写的,他们宣读的是职业写手的稿子。如果只用他们自己的拟写的讲稿,恐怕他们中没有几个能赢到选票。政客们机智幽默雄辩的口才皆来自于讲稿的作者。这是光明正大坐享他人果实的典型。往好处上想,这样的分工合作机会,名义上讲人人都有机会争取,好似公平合理。
普通人也有无偿获取他人劳动成果的办法,那就是从古人那里借用。只是借用巧,用得秒,你看起来也会是一位伟大的天才。
一代代的聪明人已经把人性摸透。军事家们记录下来用兵之策,史学家们记载了人类犯下的各类错误,君王们通过过实践,参透了如何有最效地承担和至高权力相应的责任和道义。所有这些知识宝库往往被遗弃在历史的角落里没人理睬。古人们正盼望着你踩到到他们的肩膀上,将他们毕生积累的经验和知识从被遗忘的历史角落里挖出来,大白天下,用以,让它们重放异彩发挥作用。你可以放心自由大胆地借用古人的诙谐和各种技巧方法,因为他们不会再从坟墓里跳出来收利息,也不会指责你剽窃和侵犯他们的知识产权。
当然你也可以步履艰难地前行,用试错和亲身体验的方法来学习。只不过这种不借用前人经验的办法,会花费你的很多时间和精力。显然相比之下,借用前人的经验做事会更快更有效。
“只有傻瓜才从自己的失败中吸取教训,我更偏向从别人的失败中吸取教训。”——德国政治家,德意志帝国第一任首相俾斯麦(Otto von,1815-1898)语。
记得孔夫子感叹过人生有涯知识却无涯,已有涯的人生去追逐无涯的知识岂不枉费心机。老夫子的担心过虑了。学习的关键是要学会借鉴所有人的经验。做到这一点,你就能不太费力地成为一名哲人。
刚到美国时,一方面不太习惯美式英语的发音,另一方面也不习惯美国课堂鼓励发言提问的文化。所以通常只是默默地学习,即使有问题也只自己默默思考,直到明白为止。其他中国学生也差不多,大家有时聚在一起还会笑话美国同学水平太低,说某某某课堂上问那么多低级的问题,太笨了之类的闲话。闲话少说,这次重点不在美国同学,而是印度同学。
当时的留学大军以中国人和印度人为主。有些课程的作业要求小组讨论完成。 有印度同学同组时(好在这种课上得不多),就会特别让人抓狂;因为他们通常有很好的理由善于躲避劳动,但等到表作报告是,却当仁不让很积极地抢功劳。几年的学习下来留下来“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的毛病,如果不得已需要和印度同学或同事一起工作,肯定和刺猬一样竖起背上的毛以期保护自己。可是印度同学和同事射来的炮弹通常包着糖衣的,和善的外表,就算是有准备,刺猬的毛还没来得及立起来就直呼上当了。
他们的通病是不负责任,好抢功劳。大家约好小组讨论的时间,印度同学总是会临时有事不现身,结果只好把他/她的那份活儿干了。因为这些同学平常都特别友好,即使他们没做什么贡献,也拉不下面子在上交作业时不加他们的名字。如果作业上交后,还需要做报告,那么这些印度同学往往会讲得头头是道;特别是在教授面前,只要他们懂三分,说起来自信满满,好像他们懂十二分,什么都难不倒他们。 我们这些中国来的学生往往只有苦劳没有功劳,最后的成绩可能还不如这些混混的印度人。后来到公司工作,同样的故事不同的版本接着上演。
我这样的广而推之地下结论似乎有些偏颇,但这个结论不只是我有;提起来通常大家都会频频点头。就个人在美国几十年的生活和工作中,遇到的老实本分做事踏实的印度人有,但比例不太高。可是纵观当今美国的工业界及学术界,处于领导位置的印度人却好像比华人多得多 (好像在哪里读到过统计数据,但记不清了。工业界做到CEO级别的,学术界做到院长级别的,印度人的比例都远高于华人,原因何在?也许是中华文化太推崇谦虚好学,由此养成航须内敛的个性不利于在现代社会的职业生涯中脱颖而出?印度人这些在咱们看来是劣根的习惯和做法有其存在的合理性?
接下来的几个故事没有教唆大家不劳而获的意思,但在当代社会分工合作,每人都在团队中工作,懂些社会互动及商业社会运作的规则对自己很有好处。
下面故事的主人公,特斯拉,作为第一代移民的欧洲移民显然不懂美国资本主义社会的商业规则,因而吃了大亏。他对科学发展的贡献也只有在生后几十年后才得到公认。生前因为吃了太多的大亏,特斯拉牢骚满腹,郁郁不得志;最后孤独地逝世于旅馆的一间房间里。有传说他死于谋杀因为他的一些发明与现代核武器有关。
故事–反面教训
特斯拉和爱迪生
大家都知道大发明家艾迪生,但却少人知道尼古拉.特斯拉(Tesla)。这个Tesla 就是本博客寓言《河马大象乌龟》故事里的河马或大象,艾迪生是那只聪明的乌龟。下面来讲讲Tesla 的在美国的平生遭遇。
1883年一位名叫尼古拉.特斯拉(以后简称Tesla)年轻的塞尔维亚科学家在爱迪生公司的欧洲部工作。他是一位非常聪明优秀的发明家,被查尔斯.巴切乐(Charles Batchelor)一位工厂经理的慧眼看中,因此亲自致信给爱迪生把他Tesla 推荐到美国总部去工作。从此,Tesla在美国开启了他充满不幸和考验的后半生。
特斯拉到了纽约和爱迪生碰面后,爱迪生当场聘用了他。特斯拉每天工作十八小时以上试图找到改进非常原始的爱迪生发动机的效率。最后,他找到了方法并提出由他来重新设计发动机。爱迪生知道这是项非常艰难的任务,如果他亲自研发,投入多年成功的希望也很渺茫,于是他对特斯拉 说,“如果你能完成任务,我奖给你五万美元。” 于是,特斯拉 夜以继日地工作。只花了一年他就设计了一个全自动的高效能发动机。他兴高采烈地并去找爱迪生要求兑现五万美元奖金的承诺。爱迪生对此很高兴因为特斯拉的这项技术成果归爱迪生公司所有,但是他却不愿兑现奖金的承诺,说道,“Tesla, 你不懂我的美式幽默,我当时只是开玩笑地打赌而已” 结果是好说歹说,爱迪生只给特斯拉涨了点薪水。
特斯拉执力创建交流电系统,而爱迪生却只相信直流电,认为建立实用的交流电系统简直是异想天开。因此,爱迪生不仅不支持特斯拉的研究到了后来还使尽节数试图破坏特斯拉的研究。特斯拉只好 求助于当时比兹堡的大工业家,乔治.西屋。西屋当时已成立了电力公司,即西屋电气公司。西屋公司慷慨地支持特斯拉的研究并承诺如果科研成果,特斯拉可以拿到丰厚的利润分成。我们今天用的交流电系统就是特斯拉努力研究的成果。但就在特斯拉申请发明专利时,很多科学家纷至沓来声称说特斯拉的研究成果建立在他们的研究成果之上。就这样在无数的诉讼斗争中,特斯拉的贡献被埋没,公众们把交流电的发明归于西屋公司。
一年后,西屋公司遭摩根投资银行的强购,在这过程中,摩根迫使西屋公司撕毁和特斯拉签订的利润分成的协议。于是摩根银行向特斯拉施压,说如果按合约支付给他利润,那么西屋公司将不得不破产,西屋公司一破产,那特斯拉就再也拿不到钱,因此,折衷办法就是摩根银行一次性付他二十一万美元来买断他的专利。二十一万美元在当时当然是一大笔钱,但相比起这专利当时一千两百万美元的市场价值,摩根银行的做法和抢劫无异。JP摩根这个金融巨鳄就这样成功地从Tesla那里攫取了专利和该专利带来的滚滚财富;要知道交流电系统是特斯拉一生无数的发明中影响最大的、最具实用价值的、对世界影响最大的一项发明。
在电报行业,特斯拉也有发明贡献,但当时却得不到任何功劳。世人都以为是古列尔莫·马可尼发明了无线电。在1899年有马可尼发明制造的世界上的第一台发报机运送了一条跨越英吉利海峡的信息。很少人知道这台发报机使用了特斯拉1897年的一项核心专利技术,马可尼的发明也是建立在特斯拉的研究成果上的。这又一次的技术突破,特斯拉没有收到一分钱,他的贡献也没有被提及。发明了电磁发动机以及交流电系统的特斯拉才是正当之无愧的真正的“无线电之父”。但这些发明都没有他的名分。年老之际,特斯拉穷苦潦倒。
1917年,在特斯拉穷困潦倒的晚年,美国电气工程师学协会给特斯拉颁奖爱迪生奖章遭其拒领。他说道,“尽管是我的发明成果奠定了电气工程师学院学院的基石,你却只愿给我发枚可以让我别在大衣上的奖章获得短暂的虚荣。你愿意装饰我的躯壳,却忽视我的灵魂。我的创造力因得不到承认而干渴。我拒绝领奖。”
很多人都有这样的错觉,和客观事实打交道的科学家可以脱离世俗世界的纷争和烦扰,所谓要做得了“冷板凳”。年轻时的尼古拉.特斯拉认为科学和政治泾渭分明,油水不相容,并自称淡泊名利。年岁渐长后,他意识到了正是他的这种观念给了他的科学生涯带来很多不必要的波折和打击。因为没有得到该得的名分,没有名声,得不到投资者的关注,只好投靠其他工业家,以至于在贪婪攫取的资本家面前赤身裸体,无法保护自己。他醉心科研,对已有的发明没有保护意识,以至于众多成果被他人偷窃和占有,以至于等不到本属于他的荣耀和辉煌。他想一切亲力亲为,但结局却是筋疲力尽,穷困潦倒一生。
爱迪生则和特斯拉是完全相反。他实际上算不上什么是一位出色的科学家或发明家。他曾经说过自己没必要成为一位数学家,因为他可以雇佣最有优秀的数学家为他工作。这就是爱迪生的策略。与其说他是一位伟大的发明家,还不如说他是一位成功的商人和公共活动家。爱迪生他善于发现和利用工业的发展趋势和机会,然后找到并雇佣最优秀的人为他工作。看准时机,他也会毫不犹豫地从竞争者手里巧取豪夺。因此,尽管和特斯拉相比,爱迪生是一位平庸的科学家,但爱迪生留在世上的名气远远超过了特斯拉这位世上少有的科学家和天才,他名下的专利权数目也要比特斯拉的多得多。
特斯拉催悲一生的教训是两方面的。首先,保护好一项发明或创造的归属权是很重要的甚至比发明创造本身更重要。必须保护好自己的劳动成果,防止别人偷窃或者是让别人占用自己努力获得的研究成果。你必需加倍小心,只在确定没有兀鹫盘旋四周时才能将成果公布于世。 其次,要学会利用他人的工作成果来推进自己的事业。时间是宝贵的,生命是短暂的。如果任何事都亲力亲为,你会精疲力尽,枉耗精力,累倒自己。更好的办法是:保存气力, 充分前人的工作成果。
故事–正面教训
在动物界的丛林里:有靠狩猎和杀戮为生的动物,也有大量靠偷食他人劳动成果为生的动物,如鬣狗和秃鹫。后一类动物身体不够强大没法亲自捕杀猎物,但它们明白,只要有足够耐心,不劳亲自动手,总有其它动物为它们免费代劳。不要幼稚地以为现代文明社会,丛林法则不再适用。丛林游戏在现代商业社会同样在上演。你正坐在办公室里没日没夜地忙活手头的活儿,不远处说不定就有秃鹫潜伏着伺机抢去你的劳动成果。抱怨或是像特斯拉那样悲天悯人是无济于事的。更好的策略是保护好自己,也积极地加入游戏中 。正如英文谚语所说,“if you cannot beat them, join them”. 一旦站稳脚跟,你也可以成为一只秃鹫,这样就可以省下很多花费在捕猎上的精力和时间。下面讲讲探险家Vasco Nunez de Balboa的故事。
故事一
16世纪初,经过九死一生的历险,Vasco 发现了墨西哥南部(今秘鲁境内)存在一个伟大富饶的帝国。征服这个帝国(即印加帝国),夺取该国丰富的金矿, 建立自己的军团,成立殖民地是他下一步的策略。可问题是在他探险的过程中,他发现了印加帝国的消息早已在其他西班牙征服者中不胫而走。他不明白与探险相随的一个关键策略是”默默探听其他探险者的发现,但竭尽可能将自己的发保密“。在他发现印加帝国的几年后,Vasco 所在军团的一位名叫 Francisco Pizarro的士兵设计让Vasco因叛逆罪遭砍头。他自己则趁机夺走了Vasco 多年探险所得,轻易地征服了印加帝国,夺取该国盛产的大量黄金,成为了现代秘鲁首都利马的建立者。
故事二
画家Peter Paul Rubens, 在他职业后期发现自己的画作供不应求。为了满足顾客的要求,他设计了一条和工厂的操作类似的画作流水线:雇用了几十位优秀的画家在他的巨大的画室进行工作。这些画家中,一位专门画衣袍,另一位画背景等等。就这样,他的画室一天可以创作出几十幅画。 当然,这个流水线的创作方式对外是保密的。如果有重要的客户来访,他就把雇来的画家打发走。当客户在阳台观看他工作时,他就假装以旋风般的速度进行创作。客户离开时都会对这位天才般的画家佩服得五体投地:一个凡人怎么可能人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完成数量如此惊人的巨作?
这个规则的精要就是:学会让别人代劳,荣誉却归你。做到了这点会让你看起来如神明、超人一样的高效。如果你认为事必躬亲很重要,那你就走不了太远,你的命运会和Vasco 或是特斯拉那样。发掘利用那些和你互补的人,那些用有你所缺乏的技能和才能的人,雇用他们,在他们的成果里添加自己的名字,或者像爱迪生那样,通过法律手段得到他们的劳动成果。那么,在世人眼里,你就是天才。
后语
故事二的画家很像现代大学实验室里的论文流水线:导师想主意,拿资金,博后带领一群博士生做科研写文章。文章的署名导师有份。可惜美国商学院的大部分博士专业学生稀少,这个流水线模式不太可行,除了极个别的资深教授或是一些工程学院换到商学院的人员把工学院的风格带进商学院,从而改变商学院低产出的学徒式的博士培养模式。科研工作者如果像是特斯拉或Vasco 那样在学术圈一样会混得很惨。
故事三—基辛格
另外你必须明白什么时候与他人分享功劳,特别是当你还有顶头上司时,明白要这点尤其重要。尼克斯总统访华虽然是他本人的决定,但如果没有基辛格灵活的外交手腕,访华之行很可能不能实现。没有基辛格外交技巧,访华之行也极可能不成功。即便如此,基辛格还是机智地把大部分功劳都归于尼克松。他明白真相终有一天会大白,没必要冒着动摇地位的危险而独据公众关注。这个规则基辛格玩得很熟练:
把下属的劳动成果归功于自己,却他自己的劳动成果归功于自己的上司。
注:亨利·阿尔弗雷德·基辛格,本名海因茨·阿尔弗雷德·基辛尔,1923年5月27日-,是一位出生于德国的美国犹太裔外交官,与越南政治家黎德寿一同为1973年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原美国国家安全顾问,后担任尼克松政府的国务卿并在水门事件之后继续在福特政府中担任此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