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和旅行–2019年夏季的长、短两次旅行
旅游的好处
人的生命是短暂的,精力是有限的。读万卷书和行万里路,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很可能还需要花很多的金钱。最重要的即使你有时间和金钱,精力也是有限的。对于大部分需要从事一项全职工作来谋生的中产而言,可以用来旅行的时间往往也是固定的,每年家庭开支计划中可用在旅行上的金钱也是有限的。考虑到这些限制,怎样分配时间在读书和旅行上最能让人身心最受裨益呢?
对于我来讲,身心裨益的来源是看到了从没有见过的地貌和风景,目睹了迥然不同的生活风貌,品尝到了不同的饮食,见识了不同的待客礼仪,看到穿戴不同的人们,领略了不同的建筑风格和城市乡村布局,或者是看到了长相、肤色、体格不同的各族人等。简而言之,所谓身心裨益的事物就是让人的头脑,身心,和感官接受新鲜健康刺激的任何体验。据心理学家们研究,新鲜事物之所以对身心有裨益是因为,新的东西和平常所见不同,不同即是有变化。正是有变化,就不会觉得几十年如一日,而是一日如几十年,不是说日子难熬,而是因为每一刻的时间所包涵的内容更丰富而时间走得慢了,就像存放了多年的老酒,每一滴时光都变得更浓郁。这也是为什么大多数成年人觉得少儿时期时间过得慢,成人后时间就如白驹过隙,十年一眨眼就没了,因为少儿时期在社会化的过程中,不断地学习新知识,接受新事物,生命更充实,所以觉得时间放慢了。成人想要延长生命的体验,就必须像成长期的少年,让自己接受新事物,学习各种新技能,当然也包括读好书、不同类型的书,和到新的地方旅游。
地球村–不出家门照样可以获得旅游的一些好处
但是问题来了,所有这些新的信息,除了食物你必须品尝之后才能亲身领会到,以上所提的这些对身心有所裨益的其它任何事物都可有通过书籍或其它媒体如声音和影像获得。有了互联网、手机或电脑,只要动动手指,顷刻间就可以得到很多信息。只要知道地名,旅游目的地的照片就可以马上调出成千上万,该地的名吃、风土人情也马上可以搜出来。想知道那个地方的历史,也尽在指尖。历史悠久的地方,还可以找到纪录片甚至是以该地为背景的历史故事为脚本的电影或电视。如果你是个历史迷,还可以搜索由史学家们著述的书籍,在旅行前花些时间研究该目的地的经济政治历史从而更深地理解当地现代的人文风貌。如果你欣赏某个画家,如法国的莫奈或鲍尔.塞尚(Paul Cézanne),在合适的时间和地点,你可以用你的双眼看到和画作一模一样的风景。同样地,你如果喜欢欧洲的古典音乐,也可以追随某位你所喜爱的音乐家的足迹,寻访他、她当年生活,创作和演出的地方,做一次穿越时间之旅。
哈,我忘了,即使是食物,如果你生活在一个多种族的移民国家如美国,只要花些心思,不出远门有照样可以吃到正宗的异地异国风味的食品。我生活的地方,不出两百步路,就可找到十几家不同国家风味的饭店,中国,日本,泰国,越南,墨西哥,黎巴嫩,印度,巴基斯坦,埃塞俄比亚,巴西,意大利等。即使你生活在远郊,餐馆不多,只要勤快,爱做饭,上YouTube看看,各种美食都有达人教你怎么做,各族各国的食材大部分也可以采购到,大可轮流着亲自制作世界各地的美食。
如果你不爱下厨,也只需留意你所在城市的小意大利,小希腊,小爱尔兰,中国城等等各族裔社区组织的庆祝节日。在这些欢乐的节庆里,你可以一边观赏身着母国民族服装的人们演奏着母国的民族音乐,跳着母国的民族舞蹈,周围摆着母国风味的小吃、大吃。由此,你还可借此学习到,哦,原来不是所有的欧洲人都长得差不多,不是所有的欧洲人说话总是动用全身上包括眉毛眼睛,手臂,躯干。只有地中海一带的南欧人包括意大利人才那样的。我最先能区别的欧洲人是意大利,这是因为我初到美国时租住在小意大利。秋季八九月份开学季正是意大利裔庆祝小意大利节为期三天的活动里体会得来的。意大利人大多个子并太不高,姓名也有意大利特色,名和姓的通常以字母O结尾。正因此,意大利语歌唱的歌剧声音洪亮高昂;意大利人之间说话也是嗓音高,嗓门大,和说粤语的说话的广东人一样;一部小心还以为他们是在吵架。
读万卷书(现代应该包括以上提到的各种媒体,不单单是书),读好了,所有的信息,所有你想了解的远方,诗歌和浪漫,不出家门,也许不花一分钱(鉴于现在很多咨讯都是免费的)都可做到。通过行万里路,你可以逐一验证这些信息,但是不要希冀行万里路或者旅行能帮助你获得更多更准确的信息。我的体会是行万里路没有你想像的那么重要,但读万卷书是必需的。行万里路可以为书中所学做验证,有助于亲自体会一些从书本学来的知识认识。当然,如果你喜欢变化,旅行则可以让你暂时抛开一成不变的日常。外在环境的变化也许可以扰动内心,转换视角、看法和信念。从这个层面来讲,读万卷书不能完全代替行万里路。毕竟,无论读了多少关于游泳的书也始终代替不了游泳本身。下面我举两个小小的例子。
先去体会所在城市的历史–Kahokia Mound
其实旅行不一定要到远方,即使离家不远的地方,也就可以让你退回千年时光。上周末,某个社交网络有人组织到圣村附近可以追溯到大约一千年前一个叫Kahokia 的原印第安人部落的聚居地–prehistoric mounds.和世界上其它闻名的古文化一样,这个遗址坐落在在密苏里河和密西西比河形成的一块较大的冲击平原上。冲击平原大都土地肥沃,有了河流,运输也比较方便。
Prehistoric 直接翻译是“史前”的意思,可是上网一查,遗址上的部落在1200 年左右消逝,比中国的唐代还要晚几百年,怎么能叫史前呢?出发前很是疑惑。开车半小时就到了该地,先参观了一座圆形的博物馆,里边陈列着一些展示这个印第安部落当年的生活状态的物品。他们过着狩猎采集的原始生活,他们的历史没有任何文字记载流传下来,考古学家是通过挖掘出来的文物来推断这个原始部落的社会状态的。因为没有文字,虽然年代不久远,Kahokia 部落还是被称为史前部落的原因吧。博物馆里成列的一些铜器制作已经非常精美,精美的程度在我这个门外汉看来和中国殷商时期的青铜器有些类似,当然里边没有大鼎那样规模的铜器,铸造鼎那样的铜器,估计在技术上要求更高。领队的向导曾经是该博物馆的义务工,对博物馆外的土墩如数家珍,土墩有大有小,小的如果没有标识,你根本不会和文物联系起来,即使是比较大的土墩,看上去也只是不太起眼的比较高的有规则的墩而已。由于是冲击平原,原始部落堆砌土墩在上面建房可以防止洪涝灾害。如今,所有的土墩上面长满修剪过的青草,和寻常的草地没太大不同。只是因为这些墩多了,可以明显看出不是这个江边冲击平原的自然产物,而是人工努力的结果。据说最早发现这个土墩群的人是美国的国父之一托马斯.杰斐逊。向导解释不同形状的土墩功能不同,长方形的有着平坦顶面一般用来盖居住的房子,馒头形的是族群用来埋葬死者的,山脊形的用来储存粮食的。两小时的徒步参观看到的只是大大小小的土墩,没有向导的讲解,真看不出什么名堂来。 最后回到博物馆,仔细看文物展示,看电影后才对这个居住在密西西比河流域的印第安部落曾经的辉煌有些了解和体会。电影落幕后的玻璃墙显示的是考古学家们模仿建造的古部落的村庄,圆形的房屋顶上盖的是茅草。边上有在打玉米的妇女,有奔跑的少年,还有模仿这个居住区的各种日常声音。原始的文明往往都发端于大河边上是有道理的,土地肥沃,并且河流有利于运输,有运输,就有贸易,有贸易,就有市场,聚集的人多了就形成城镇。博物馆里还有一世界文明的时间图。难怪,埃及文明,印度文明和古中华文明的诞生都和河流密不可分呢。
土耳其之行
六月份我平生第一次去土耳其。出行之前,我事先没有查阅过有土耳其的任何资历;所以我的头脑关于土耳其的图像基本空白。我只是若有若无地知道土耳其人的祖先和唐宋时期经常骚扰边境的突厥人有关。生活中接触到过不少土耳其同学同事。知道他们的口音大致相同,可长相很不同,有些偏中亚人,有些更像欧洲人,一个跨欧亚大陆的国家,这也不足为奇的。因为忙碌,订机票前并没有时间去规划行程。所以只到安卡拉的必尔肯大学参加会议。想着这是第一次土耳其之行,它的首都该有足够新鲜的事物让我的大脑,心,和眼耳口鼻舌回到少年时的状态,因为一切都是新的。
到了安卡拉,机场里空空的,大学派来接机的司机迟迟不见,心理不免着急。忍不住问旁边站着的一位土耳其青年,他很热情地用他的手机帮我搜到毕尔肯大学系里的秘书并从秘书那里找到接机司机的电话,然后打电话给那位司机。这位青年是来接他生活在美国堪萨斯回土探亲的兄弟一家的。看到我很着急,他很贴心地安慰我,不用太着急,保证不会丢下不管我的。不一会他的兄弟一家三口到了。堪萨斯离圣村也就四五个小时的车程,大家寒暄了几句圣村前几天棒球队夺冠的新闻。不久接我的司机终于现身了。机场热心的青年让我对土耳其这个国家的第一印象添了很多好感。
大学坐落在郊区,司机不会英语,一路沉默,我的眼睛贪婪地望着窗外,多少光秃秃或是有着稀稀拉拉树木的山峦。安卡拉多山,气候比较干燥,因此是见不得华南亚热带气候下郁郁葱葱黑压压的山峦的。 大学坐落在一个不高的山上,在安卡拉的西南角。安卡拉整座城市的楼都不高,只有离大学不远处有几所像国内那样的摩天大楼。学校安排参会人员住在教工宿舍。宿舍坐落在半山腰,离校区还有一段距离,所以周围静悄悄的。打开窗,宿舍周围是一大片杉树林。后来毕尔肯的同事告诉我们,这些树是栽种的。毕尔肯的学生毕业前有种树的任务。因为我提前到,第二天有时间,准备下山去银行换些当地的货币。银行门口有两只懒洋洋的小猫,银行里的女生打扮得体,按中国的标准,个个都是美女。里边有一位会简单英语的女士,换汇需要我填写父亲的名字(成年后去银行还是头一次被要求提供父亲的名字,很是惊讶),当然还有护照。对于我的疑问,办事的女士耐心地解释,没有父亲的名字,就没法登入系统,不登入系统就没法给我换钱。这个是不是与土耳其的穆斯林传统有关因为一家只有一位男主但可能有几位女主人?还是因为我是女性?
有了钱,再去看看当地的超市看当地土产,体会观察一下当地人的日常生活。超市里,黄橙橙的杏新鲜又便宜,里边有品种极其丰富的各种乳产品。商业区里的超市和美国的超市没有任何不同,这包括里边购物的人,也是肤色打扮各异,有些像欧洲人,有些更接近阿拉伯人,有些像中亚或者蒙古人。有些妇女戴着头巾,但更多的没有戴,打扮与西方的妇女无异。 这种民族大熔炉的现象对生在中国的江南、长在中国的江南,习惯于被和自己长相差不多的汉族同胞包围的我来说,觉得很是有些新奇。原来土耳其的种族混杂度不亚于美国!要说和美国超市有差别的只是这里的顾客都说同一种语言,土耳其语。
另外一个很突兀的景象是市区到处可见土耳其国父Mustafa的雕像。和中国大学校园里前国家领导人的雕塑的有些类似,都是形象高大让人肃然起敬。土耳其接待客人的热情和我们中国北方人也有得一比,让你如沐春风,宾至如归。第二天开会的休息期间有人询问起这雕像,土耳其同事(百分之八九十在美国拿的学位在美国工作过)简单地介绍了土耳其的历史包括立国不久后创立的用来凝聚各族人民的统一语言和文字。没有了这个名叫Mustafa的国父,土耳其这个国家就不会存在,当时的土耳其的前身,奥斯曼帝国,就会被西方列强瓜分完毕。我则提到了银行问我父亲名字一事,是不是对女性的特别要求,回答说他们也是要填写的。看来不是只针对女士的歧视而是土耳其的传统。
一位来土耳其前仔细做过调研的同事提起了土耳其的猫。哈,这就对了,商学院的大楼前,学校的餐厅,还有我昨天在银行门前所见的嗮太阳的懒猫。野猫咪到处自由游荡,的确是安卡拉的一重要景观。后来网上一搜果然关于土耳其多猫这样的信息立刻跳了出来。据说安卡拉一带是世界上所有猫的发源地。
第三印象深刻的是土耳其餐馆的餐后红茶,不同的餐馆却用同样横着的马鞍形的玻璃杯乘着,不用问,餐后服务生即刻免费奉上。
会议结束后,主办方雇了当地的导游驱车四五个小时把与会者带到土耳其旅行者必到的cappadocia,一个以火山石林景观著称的地区观光。沿途的乡镇到处见到旅游商店用中文标着的广告,中途休息如厕时的一服务生还会几句简单的普通话,可见土耳其已经是广受同胞欢迎的一个旅游目的地了。快到目的地cappadocia,中途在一个专为游客而建的小镇里晚餐。镇里漂亮的建筑都是饭店和商店。在这里我听到了悠扬响亮的穆斯林祷告的广播声。同行的土耳其同事介绍这样的类似唱歌的要求穆斯林信徒祷告的拖长的悠扬声一天放五次。在安卡拉我好像没听到过呀,可能是大学离市区有些路,我没听见吧。
Cappadocia地区历史悠久,地貌独特。圣经故事里称该地区为小亚细亚地区。当地居民几千年来凿岩而居。向导还带领我们参观了地下城和千家岩石教堂。地下城和教堂均由中世纪时期为躲避宗教迫害跑到cappadocia 隐居的天主教和尚和尼姑们所造。这些教堂和地下城也是凿岩而成。 回程中,队伍还在一个以手工制作陶器闻名的小镇逗留了一会。Cappadocia 峡谷下面红河里有着大量可以用来制作陶器的土。这个小陶镇的很多商店就是凿岩石而造。这样的房子用不着维护而且经千年不坏。
懂维吾尔语就可以行走大部分中亚地区
本来想在安卡拉多看两天,诚如土耳其朋友们所言,到土耳其必需到伊斯坦布尔,安卡拉可看的不多。可是我的机票是在网上订的,改行程很麻烦。既然这样,cappadocia 回来,干脆在校园里转转,有空在网络上恶补一下有关土耳其及其前生奥斯曼帝国的历史。就这样看了十来个小时的记录片,我对中亚的历史和现状从零认知升级到了幼儿园的水平。其中有一部片子是八十年代一个退休的日本演员从中国新疆的乌鲁木齐出发乘座中俄列车按古老的丝绸之路游历各个国家的经历所拍。在他的旅程里,这个演员走访了很多游牧或半游牧民族的家庭。这些家庭家徒四壁,对远方到来的客人却非常热情,用最好的食物来招待。中亚国家以游牧民族居多。因为游牧名族缺乏文字的历史记载,所以这个地区似乎被忙碌的世界所遗忘。想多了解估计还得翻史书才能从幼儿园升到小学水平。这位演员雇用的是一位土耳其翻译,所到之处并没有太多的语言障碍。以后谁想到中亚旅行,可以考虑雇用一土耳其人或是新疆维吾尔族人。他们的语言和土耳其语及中亚的大部分语言同属突厥语系,不用下功夫学习,也基本能沟通。也许这是个需要亲自旅行才能了解的地区,也是我关于旅行和读书的定理的合理性可以提出挑战性的地区。因为有文字记载的历史资料有限,光想从读书了解这些国家的历史有挑战性。也许中国最近的一带一路政策制定者们可以帮大众扫扫盲,多多制作一些关于丝绸之路上的国家民族的文化和历史?如果这样,那我的定理就照样适用。
土耳其初行的教训是,为了行万里路更有目的,更有针对性,行前的功课还是必须要做的。读万卷书可以让万里路之行的目的更清晰,体验更深刻。
小结
现在很多对消费主义进行反思的人主张减少物欲,将金钱花在生活体验上(experiences). 这里的生活体验很多人又把它简单地解释为体验各地的风土人情,各国的风俗文化等;一言概之,把experience解释为“行万里路“,更多的直接把”experience“降级成商业性的旅游。殊不知,后工业化的社会里,旅游是经济社会中一个非常重要的产业,对全国的GDP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降低物质消费,转向旅游只是从消费主义一个坑跳到了另一个坑而已,本质上并没有改变消费主义的实质。
物质消费也好旅游体验也好,只要不盲目,不贪多,不攀比,又何尝不是社会进步、生活幸福的表像呢?但如果你没钱也没闲,也不要气馁,通过读书,学习新的技能 (包括简单的修理),照样可以开阔你的视野,丰富你的生活体验。请记住我的定理:旅行不是获取关于某地的知识的途径,阅读才是;旅行可以锦上添花帮助你确认书上所得的知识和加深体验,却不能增加你的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