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留学中介需知
过去十几年来,有很多亲友或者是亲友的亲友通过各种方式找到我这个在美国高校从事教学和科研的老师咨询留学美国的问题。最为老师,我注意到2008年之后,课堂里同胞脸孔越来越多,同时我也接到很多由父母传话的经过很多道弯的国内乡亲们有关留学美国的咨询。再过了好多年,我才知道留学中介在国内早就是一个非常成熟的行业。留学得以流行、留学中介业从无到有、到兴旺和中国重视教育的传统分不开。留第学风气起于大清朝的庚子年。现在已经富起来的家长很多(这其中包括很多改革开放后迅速壮大起来的中产阶层)想方设法让自己的孩子出国接受教育。留学咨询行业利润高、风险小,咨询费用和高昂的学费比根本就是小意思。因此,留学咨询行业很快崛起,导致公司野蛮生长,良莠不齐。留学的盛行当然也有从众心理的推动。既然子女的同学都使用中介服务,那我当然也不能亏待了自己的孩子。中介提供的服务确实让学子和家长们省了不少事。有志于远离家乡的学子们再不用像早期的留学生们那样在还没有网络的情况下亲身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查找资料,筛选学校,撰写文书,填写申请表格,跟踪申请的进展。
亲友们找到我,大多数是为了听听我这个不收费的中立者的意见。有了我提供的信息,他们可以更好地判断收费中介说的是真话还是忽悠,可以帮助孩子从几份录取通知书中选一个最合意,最有利于教育和毕业后职业发展的学校。因为服务一旦商业化,涉及利益,中介的动机和利益就往往就不会和申请人的利益完全一致。完全依赖中介机构,申请人的利益就不能得到最优化。
这些年来我已经记不太清楚重复回答了多少次同样或类似有关留学的问题。年华似水,国内很多同学的孩子都陆续上大学、硕士或博士,估计我还会接到不少类似的问题。 为了节省时间,在此,我回顾、整理这些年来来自亲友们的有关留学的常见问题。一旦有人再通过如八爪鱼一样四通八达的微信找到我,我就让他们先来此阅读,可以大大提高效率,我也不必大晚上和地球另一边的亲友通话或一大早爬起来就微信.
首先,要明白中介的工资来自顾客,各盼子女成龙成凤的家长。学生被海外高校录取,他们才能赚到钱。听说有些中介还按照录取学校的排名来收费。学校的排名越高,收费越高。好像学生们被好学校录取归功于他们的咨询,而不是学生们本身综合实力的结果。其实,要我说,费率应该反过来才合理,被名校录取的学生,免费咨询;因为这些案例中介公司们常搬出来大肆宣传。其次,要知道一些海外高校的基本情况。大学的理念虽然源于欧洲,最老的大学也在欧洲,但当今美国所拥有的高等教育资源居于世界之首,目前有5300多所高校。顶级的高校也是美国最多,这个用不着去翻找学术论文的数量来证明,只要知道当前代表各界学术科研最前沿的顶级国际学术会议的大本营都在美国的事实就足够了。
问:怎样选择申请学校
答:回答这个问题必须了解海外高校资源的情况和孩子本身的实力。因为高教资源丰富,学生们可选择的学校也非常多。最好的学生们可以去最负盛名的学府,而被国内网民戏称为学渣但还是有上大学意愿的学子也可以在美国找到相应的大学,得到很好的教育。所以,在家长们负担得起学费,孩子也有上学意愿的情况下,能不能获得录取通知书,一般情况下不会是个问题。因此,中介们只要根据学生目前的学习情况,选择和推荐比较保守一些的学校,学生们就一定能得到录取通知书,中介们的咨询费也就一定不会落空。 学生或家长们要注意的是在中介推荐的申请学校的名单上加上几所有挑战性的学校;需要申请人垫垫脚尖认真备考、撰写文书,走好运就会被录取的学校。 具体的说来,如果学生们在班里属于中等或中等偏上,那么就申请州立旗舰大学或和这些州立旗舰大学相当的私立学校;如果学生在班里是拔尖的水平,那就该申请顶尖大学,如哈佛,斯坦福,麻省理工,加州理工,耶鲁,芝加哥大学等排名前三十的名校。
问:美国高校会优先录取通过留学中介申请的学生吗?
答:不会。一些大的留学咨询公司因为从业多年,可能会和美国招生办人员建立起一些关系。美国各高校的一年或两年的硕士项目很多是针对中国巨大的留学市场在过去十几年间陆续建立起来的,绝大多数的硕士班中国学生比例超过百分之八十,招生办和留学中介有联系的确有助学校扩大生源;增加收入来源,但这并不意味着中介能提高您的孩子被录取的概率。
招生办的行政人员负责日常行政任务,如收集整理申请资料,安排面试,发录取或不录取的通知等。录取与否的决定权在于负责各项目的教授或由几个教授组成的委员会共同决定。如果我是这个委员会的成员,知道申请人用了中介的服务只会让我更小心:申请人的文书是自己写的,还是中介操笔的?申请人的资料都是真实的吗?因为作为留学咨询机构,只有学生被录取了,他们从能受到服务费,因此,他们有动机用不实信息或夸大其辞地包装申请人。
问:美国学校的录取对成绩有像国内高考录取分数线那样的硬性指标要求吗?
答:没有。美国所有学校的录取标准都是综合的。各学校有自己的软性录取标准。这个软性标准取决于供需关系,每年会有变动。学校计划招生的人数有个大致的计划。譬如说,金融硕士专业准备招50人。如果某年申请人数多达200,那么录取率就会偏低。如果由于宣传做得不够,或者是这个专业是新开的,知道的人不多,申请人只有100人,那么你如果申请了,被录取的几率就高了一倍。这就是我上面所说的“运气”。能否被录取有很大的随机性。另外,每个学校的招生标准不尽相同,就商学院MBA申请,有些学校要求申请人有五年以上的工作经验;有些则没有。所谓,”萝卜青菜,各有所爱“,你没有被心仪的学校录取,只能说明你的条件和该校的要求不太匹配,并不是因为你”差”, 完全没必要气馁。
各个学校要求的申请资料通常包括:中学(大学,如果申请硕士)成绩,学习目的和计划书,自我介绍 (作为个人主义最盛行的国家,美国社会鼓励人们勇于做出头鸟,千万不要抄网上的申请范文,那样就意味着你想做别人,而不是自己,不要害怕让他人知道你的特点和个性),推荐人的推荐信,研究生(GMAT,或GRE), 本科(SAT)。 作为国际学生还有语言考试如托福。录取审核人会参考所有的资料,综合考虑、决定是否录取。如果招进来的学生入学后,在授课过程中,教授们发现国际学生的英语听、说、写水平不够,那么信息就会很快回馈到该项目的负责人那里。解决办法包括:录取时增加面试;录取后必须通过英语测试,通不过的需要上语言班等。这些灵活的应变策略可以提高招进来的学生质量,提高教育质量,保证毕业生的水平。“不僵化,不断改进”的宗旨也是美国高校从落后(美国南北战争年代远远落后于欧洲大学)到现在处在世界前列的重要法宝之一。
问:受到录取通知后,中介说 选大学A,不要选B,因为A在美国USnews高校排名上列20,而B排在50.真的是这样吗?
答:择校不能光看排名,相差几十名并不能代表什么。首先,美国高校的排名多如牛毛。因为高校太多,美国家长和学生们也想省力气,所以各种排名就应运而生了。另外,USnews排名只使用于本科。即使如此,排名的作用也只是“仅供参考,不能太当真“。排名受很多因素的影响,隔年排名上下浮动十来位是常有的事。说个笑话,我当时任教的普度大学“供应链管理”本科专业在华尔街日报上排名第三,但实际上当时并没有这个专业。排名50和排名20没有本质上的区别。如何选校,关键在于学生的情况。
如果是本科,学生有计划继续上研究生也不太清楚要学什么,只是知道兴趣在理工;那么选择就有太多了。可以去以本科教育为主的教学型小大学(liberal art college),好处是小学校更容易和同学、教授建立起关系;也可以去大型的公立大学,这样的大学专业丰富,学生可以通过各渠道了解和发现兴趣所在,最终在高年级时选定专业。想继续读研,可以留在本校,也可以去其它学校体验不同的氛围和文化。如果是本科也知道自己想学什么,那就太简单了,选该专业排名最好,有名教授所在的学校就好了。其它可参考的因素是大学所在地是小镇还是大城市,气候如何,有朋友也在就读吗等各个人的偏好和具体情况。
如果是硕士,也简单,因为你不用选专业了。如果想留美,可以看看学校的职业规划服务水平,学校所在地消费水平,气候,人口数量,治安情况。如果毕业后准备回国,那就更简单了,考虑该校在国内的知名度(会影响你回国后的就业),再加上自己的喜好就可以。毕竟你的海外求学只有短短的一年或一年半的时间。